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番仔溝的介紹】
番仔溝過去是[番界],範圍西從榮譽路46巷起,東到南聖宮後 ,北到林頭國小,南到成功路,都屬番仔溝的範圍內。所在的地名,原來叫九十九間厝,傳說是盜匪的聚集地。那邊本來是一片甘蔗園穿插著些許的果園。三百多年前,游利家族從大陸遷移至此地,做生意,為了防止盜匪侵入,他們圍了竹籬,在南聖宮這部份稱為[宅仔內]。相傳[宅仔內],是盜匪的大頭目住的,很神奇的,[宅仔內]裡面只能蓋九十九間房子,多一間就會倒一間,永遠保持九十九間房子。

南聖宮建於民國六十八年,早期四周都是麻竹園和甘蔗田,如今大都已發展為商店、住家,因此南聖宮可能是遺址保存的最完整的儘剩之地。平埔族最早住的地方是番仔溝,應該叫斗六番仔溝社或是番仔溝平埔族,這樣命名才對,陳南榮老師表示,斗六市「番仔溝」於早期即為原住民居住地,其地名可能因此得來。

發現】
雲林縣斗六市番仔溝遺址繼梅林遺址後,業餘考古家陳南榮老師又於過年前發現南聖宮附近的番仔溝遺址。

陳南榮的住家在耶誕節突如其來跑來一隻狗,第二天就帶狗溜到附近香蕉園灑尿,邇來對任何堆積的土方已經培養出靈敏反應的他,看到香蕉園有新堆積土,眼睛為之一亮,又發現一塊破碎的碗,上面有南聖宮三字,乃開始逆向追溯到廟裡,發現廟方因興建後棟大殿將土方鏟到後花園,地表層已是隨手可尋文化層。地表上採集的遺物有陶器、石器二種,有手製橙色、紅褐色夾砂陶或夾細砂陶,罐形器外表多素面;灰黑色夾砂陶則摻雜細砂,還有灰黑色泥質陶如陶珠、陶環,硬陶如鹽罐、油罐、缽、瓦片、尺二磚、灰磚等與笨港文化層出土文物類似,同時有青花瓷片、與帶有青釉的陶片。

當地名稱以前叫「番仔溝」,乃加以探究地名,認為這個地方可能與梅林遺址、坪頂遺址多少有關連,是追蹤洪雅平埔族、明清時代漢人與斗六的往來,以及確認斗六門縣丞署地點的線索。

番仔溝遺址也是繼梅林遺址及坪頂遺址後,又一研究先民及史前人類活動重要發現。

大陸北京中國歷史博物管研究員、前保護科技部主任周寶中教授,對於斗六高中陳南榮最近發現的斗六市番仔溝遺址十分關切,在回北京之前,特由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所長陳木杉等人陪同,前往南聖宮文物出土地點實地踏勘,結果在該宮後花園與水池旁有發現大量的史前遺址。

調查】

番仔溝的文化層有二層,一層為新石器晚期年代可能距今二千至一千五百年前,另一層為四、五百年前的漢人文化,或多或少與平埔族有關聯,至於正確年代要等正式挖掘才能確定。

陳南榮表示,在番仔溝遺址出土的古文物相當豐富,包括陶器及石器,其中陶器有三種,包括紅褐色的夾沙陶或夾細沙陶,灰黑色的夾沙陶,另有灰黑色泥質陶,多以罐形器和缽為主,器表多為素面,有別於梅林遺址的細繩紋陶,還有少量的磨製穿孔石器、鐵器,推估年代在二千年至四百年前。

在陶飾方面,陳南榮表示,出土的有陶珠及陶環,陶環已見紋飾,而數量多,變得粗大,另有陶珠出現,是雲林縣首次出土,由於陶珠是平埔族特有產物,顯示平埔族在此生活。

陳南榮並強調,出土古文物中還有難得一見的鹽罐,與笨港文化層類似,還出現青花磁及疑似宋瓷,由於鹽罐及宋瓷都是大陸特產,如果查證確實的話,可知當時和民族及平埔族以有貿易行為。由青花磁片及帶有青釉的陶片,推測當時大陸漢人與斗六來往的年代,可能在宋元時代。

從南聖宮發現的文物遺物推測,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偏晚,距今約兩千至四千年前,當時已進入金屬時代,可能有洪雅平埔族在此生活,或明、清時代就有漢人在此來往。對於斗六高中陳南榮最近發現的斗六市番仔溝遺址十分關切。

考古專家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益昌專程南下鑑定該遺址內涵,劉益昌分析該地區使用的磚瓦片特別多,劉教授在地表上發現漢人使用的硬陶片、磚瓦片特別多,形狀多變,厚薄不一均為手拉胚高溫燒製而成,手工十分熟練,在番仔溝呈現出來的磚瓦質地判斷,可能與台灣南部的「歸仁十三窯」遺址有關,但以舊遺址文化遺物來看,與南投縣內轆遺址又十分相似。
 

【結論】
番仔溝遺址也是繼梅林遺址及坪頂遺址後,又一研究先民及史前人類活動重要發現。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長陳木杉,及大陸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周寶中教授,都是肯定斗六高中教師陳南榮發現的遺址,並呼籲主管部門搶救珍貴資產文物。

周教授希望有關單位應在遺址處採取保護措施,呼籲有關單管單位應給予重視、保存,豎立保護標誌牌,以防止人為破壞,並比照梅林遺址,笨港遺址的模式,儘速報請上級批准,申請經費進行有系統、有科學根據的考古發掘和文物鑑定。

遺址上現栽植果樹並建有民宅和寺廟,建議政府確認遺址範圍及文化內涵,陳木杉說,遺址文物將報請中央研究院鑑定確認後,再爭取內政部及教育部經費補助開挖。

南聖宮人員有心配合保存這批珍貴文物資產,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,遺址開挖文物保存等需按法定執行,開挖更需財源及考古專家援助,期待中央研究院及教育部內政部,能妥善保留梅林遺址及番仔溝遺址,發掘台灣史前人類生活風範。目前可能由南聖宮所屬的關雲長文教基金會以及雲科大資所兩方面,會同文建會申請經費進行有系統的考古發掘和保護工作。番仔溝遺址對研究台灣史前人類具有重要價值,政府相關部門應依[文化資產保存方法],加快文物保存腳步。

★本網頁感謝台灣雅石工作室陳南榮老師所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