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機關安全維護宣導─身處擁擠場所如何自保?

人潮聚集為什麼會出人命?

梨泰院事件初步判斷是人群擁擠踩踏所致,歷史上其實早已有多起人群踩踏事。近年最嚴重的踩踏事故發生在2022年10月1日,印尼甲級足球聯賽現場發生暴動,因不滿賽果,3千多名球迷衝進球場,推擠下導致125人死亡、323人受傷。

1966年台灣也曾發生基隆大世界戲院窒息案,當時信一路大世界戲院電影散場,僅以單一入口作為散場通道,發生猛烈推擠,造成7死8傷憾事,且多數為矮小的孩童。

德國學者Dirk Oberhagemann為德國消防安全協會製作的調查報告中,以人群密度來衡量群眾活動,點出人擠人的風險。

Dirk Oberhagemann以每平方公尺涵蓋人數來衡量擁擠程度。當每平方公尺僅有2人時,人與人完全「脫鉤(decoupled)」,亦即兩人可以免於肢體接觸地自由活動,此時受傷機率

近乎零。每平方公尺有5人時,雖然有限但人們仍然有足夠空間活動,此為踩踏事故的臨界密度。

公視新聞網以推特上事發影片截圖對照naver實景地圖,以巷寬4公尺拉出一正方形平面,不計算人與人堆疊的可能,算出每平方公尺至少有7人。

當每平方公尺達到6人時,幾乎已沒有空間活動,此時只要有人被絆倒,骨牌效應將讓這一平方公尺的6人產生約600至700牛頓(N)的力量並往外傳遞,此時受傷風險開始增加。

身處擁擠場所如何自保?

非營利媒體《The Conversation》,根據德國人群行為研究學者Mehdi Moussaïd著作《Fouloscopie》,整理群聚場合逃生指南。  

  1. 觀察並離開
    一旦感到不適且仍有足夠移動空間就應該離開擁擠區域,若還可移動,先往人潮稀少處走,也可以嘗試往上方看,檢視是否有高處或是其他建物或柵欄可以攀爬逃脫。
  2. 保持站立
    若已經難以脫身,應保持平衡及站立,人群中若有人跌倒,便會產生骨牌效應,其他人的身體重量也將壓倒在跌倒者身上。
  3. 控制呼吸
    人群擁擠狀態中,氧氣是最珍貴的資源,因此非必要切勿大叫、尖叫,並保持穩定呼吸。
  4. 手環抱胸
    踩踏事件中的絕大多數死亡是由窒息引起,若以感受到推擠壓力,應將雙手折疊在胸前,並在與肋骨保持幾公分距離,讓自己有呼吸的空間。
  5. 遠離障礙
  6. 遠離牆壁、柱子、柵欄等障礙物,避免人群擠壓遭撞傷。
  7. 順應人潮
    在擁擠人潮中抵抗將浪費體力,因此應保持平衡,順著人群移動方向走。